哪咤大卖,光线传媒暴赚20个亿

哪咤大卖,光线传媒暴赚20个亿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贺泓源 编辑:骆一帆

《哪咤之魔童闹海》大卖,出品方光线传媒迎来巨额收益。

4月21日晚,光线传媒披露,一季度营收29.75亿元,净利润20.16亿元,同比增长374.79%

业绩狂奔背后,便是《哪咤2》超越历史的票房成绩。

哪咤大卖,光线传媒暴赚20个亿

(在一季度,光线传媒业绩狂奔)

截至4月22日晚,该片票房已经超过152.56亿元,排名全球影史第五。这一成绩大大刷新了国产影片票房天花板。

另一头,资本市场似乎不太相信光线的长远叙事。

截至2024年末,阿里创投还是光线第三大股东,到2025年一季度,其已不在十大股东名录里。

4月22日,光线传媒报收20.46元/股,跌幅9.23%。

魔童大卖

需要看到的是,《哪咤2》大卖是系统性的。

光线传媒提到,《哪咤2》上映前,其就已提前着手规划、开发潮玩、手办、卡牌、出版物等多元衍生品,并筹划海外发行,致力于进一步挖掘IP价值,拓宽盈利渠道。

除开票房分成,《哪咤2》在IP开发上确实有着广泛收益。

哪咤大卖,光线传媒暴赚20个亿

在《哪咤2》的片尾名单中,直接露出合作消费品牌便达12个,包括蒙牛、兔头妈妈、荣耀手机等知名品牌。

其中,蒙牛旗下纯牛奶、纯甄、未来星等多个系列均换上红色哪咤限定包装,可见其对哪咤IP的重视。

泡泡玛特几乎与《哪咤2》上映同步上市相关盲盒,69元/只,很快就已断货。

在上映后,《哪咤2》更是引来大量新合作。

库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颖波就告诉记者,《哪咤2》合作比市面上传统IP价格要高

“我们花了很大的代价来谈合作,内部对于拿下《哪咤2》一开始就很坚定。”他说。

最终,库迪成为《哪咤2》在现制咖啡领域的独家合作方。

李颖波还提到,《哪咤2》衍生品的种种授权均需要导演组亲自去审查。此种认真态度在市场内并不常见。

《哪咤2》大爆,还影响了光线的战略轨迹。

在2024年年报中,光线传媒提到,其正进行极具战略意义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型,即从“高端内容提供商”转变为“IP的创造者和运营商”。

哪咤大卖,光线传媒暴赚20个亿

具体来看,在IP创造方面,光线传媒资源将更多地向动画电影倾斜:

在彩条屋和光线动画两个动画厂牌基础上,推动其他真人电影厂牌参与动画电影制作,并计划组建新的动画电影厂牌,同步持续扩充动画制作产能。

真人电影业务则聚焦大片制作、类型化和系列化的开发以及完全的创新,力求在内容创作上实现突破。

多个运营团队将以厂牌化模式运作,确保现有的大量IP资源得以及时、有效开发,使 IP运营业务得以快速推进;同时,创新运营模式,将运营环节前置至IP创作阶段。

“目前,公司正在游戏、卡牌、谷子、线上及线下品牌店、主题乐园等多个领域规划和布局。”光线传媒称。

阿里撤退

对于光线的转型故事,资本市场似乎没有那么感兴趣。

阿里创投急着套现就是明证。

至2024年9月,其持有158,165,668股,持股比为5.39%。到2025年3月,阿里创投已经跌出十大股东,不再披露持股信息。

哪咤大卖,光线传媒暴赚20个亿

此外,阿里创投可能也没挣到太多钱。

上一轮,阿里创投以24.22元价格认购光线传媒非公开发行新增股份。这一价格甚至高于光线传媒在今年4月22日的收盘价。

资本市场不信任光线传媒背后是,起伏的电影行业。

《哪咤2》爆火,并没有彻底拯救电影市场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2025年清明档票房以3.78亿元收官,同比下滑55.1%。

还需要看到,今年清明档总场次139.5万,刷新中国影史清明档场次纪录,可见单场观影人次降幅之大。

哪咤大卖,光线传媒暴赚20个亿

具体到新上映影片来看,今年清明档没有爆款,且仅一部影片票房过亿元。

基于市场低迷,《哪咤2》上映时间一再延期。片方通知显示,该片密钥第三次延期,延长上映至5月31日。

电影市场的收缩,已经持续一段时间

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总票房425.02亿元,较2023年下降22.6%;观影人次10.1亿,较2023年下降 22.3%。

当年4月,光线就提到,整个电影市场盈利的项目大概不到10%。

短视频还在进一步抢占用户时间。

哪咤大卖,光线传媒暴赚20个亿

据相关网络视听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10.40亿,继续保持增长,连续6年保持网络视听应用细分领域第一。

这代表着,只有更具吸引力的影片,才能吸引观众进入影院。由此,对制片提出了更高要求。

“市场走向两极分化,我们精力主要在新题材的头部影片。”

有头部电影公司高管对记者说,对于成本的控制正越来越精细,也在推行大牌演员分成制,共担风险。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读懂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uwfa.com/4885.html

(0)
读懂财经的头像读懂财经
上一篇 2025年4月24日 下午2:19
下一篇 2025年4月24日 下午2:20

相关推荐

  • 左拥京东右抱美团,星巴克抓紧自救

    作者:贺泓源 谭伊亭 编辑:骆一帆 星巴克不想放弃任何在华发展机会。 4月21日,星巴克中国宣布,专星送服务正式登陆京东外卖平台。 此次专星送入驻新平台,让星巴克成为首个与京东外卖平台打通会员体系的餐饮品牌。 星巴克还提到,京东外卖平台为其开发一系列专属的深度客制化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美团、京东的“外卖战事”走向焦灼,星巴克中国明显在“端水”。这家咖啡巨头…

    2025年4月23日
    1200
  • AI耳机爆发增长,深圳声学大厂抢位布局

    记者/ 李惠琳 编辑/ 谭璐 技术持续进化,AI耳机成为继手机、手表之后的新一代智能穿戴设备,迎来爆发式增长。 洛图科技(RUNTO)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AI耳机在电商市场销量达31.5万副,同比增长超过405.9%,成为耳机品类中增长最快的子赛道之一。 从消费电子厂商到大模型平台,赛道上聚集各类玩家,“声学大厂”冠旭电子是其中一个。 这家深圳厂商,成…

    2025年4月25日
    1200
  • 宁德时代副董事长,向复旦捐赠10个亿

    图源:复旦大学 作者:许婷婷 陈晓平 编辑:陈晓平 4月23日,复旦大学微信公众号消息,校友李平、廖梅夫妇,为母校一次性捐赠10亿人民币,支持建设复旦大学学敏高等研究院。 据介绍,李平是复旦大学材料系高分子专业1985级校友,1989年本科毕业后,即投身商界,成为宁德时代联合创始人。 据公开资料,李平现年57岁,担任宁德时代副董事长,其主要负责公司管理及业务…

    2025年4月25日
    1200
  • 300亿深圳材料龙头,联手韩资猛抢订单

    撰文丨覃毅 编辑丨鄢子为 4月中旬,一艘中国轮船,运载200吨货物,抵达韩国。 船上装的是“超高镍核壳前驱体产品”,用于制造动力电池正极材料。 收货人是韩国巨头ECOPRO,其为LG、三星、SK等多家电池厂商的供应商。发货人为深圳企业格林美,市值超300亿元,掌舵人是中南大学教授许开华。 许开华(前排左一)陪同ECOPRO李东彩会长(前排右一)到车间考察交流…

    2025年4月25日
    1300
  • 800亿湖南女首富,撕掉果链标签

    记者丨覃毅 编辑丨谭璐 果链女王,考验不断。 4月17日,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带领团队与投资者交流,就关切的关税事宜,其称对整体经营影响非常有限。 她和高管解释说,大部分产品的出口,通过国内保税区完成,由进口方客户承担关税缴纳。 于蓝思而言,大客户苹果仍然举足轻重。因关税政策绕道,其打算转移海外制造中心库存,与全球供应链的合作,新增了不确定性。 4月7日-…

    2025年4月18日
    1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