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场景创新,如何破解民营企业“最后一公里”难题?

成都场景创新,如何破解民营企业“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举办的民企会客厅活动。

两个月前的一个上午,虫洞唤物创始人戴霄波在“成都发布”公众号刷到一条推送:成都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挂牌成立 “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并设立“场景创新部”。

这条消息让正为创业项目四处寻找机会的他眼前一亮—— 彼时,公司已深耕线性管道方案多年,解决社区、办公大楼 “最后100米”配送难题,但底层技术成熟后,却因缺乏真实落地场景陷入发展瓶颈。

带着破局的迫切心情,戴霄波成为场景创新部成立后首位主动登门的企业负责人。在与部门负责人何博面对面交流中,他得到了“全力协调资源支持”的明确答复,这让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成都真的是站在民营企业角度,去做一件很创新的事。”

事实上,尽管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在戴霄波到访时仅成立三天,但其筹备早已历经多时。谈及为何要在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框架下新设机构,何博解释道,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新技术从实验室迈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愈发凸显,不少企业卡在“缺少真实场景测试”的关键节点上。场景创新促进中心的诞生,正是为了系统性破解这一痛点。通过搭建真实应用场景,为初创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提供首试首用机会,帮助其完成从“技术原型”到“市场产品”的关键跨越。

主动破题,为企业创造场景机会

“场景创新促进中心”究竟可以做什么?简单来说,就是打通政府场景需求与产业技术供给的双向通道。既挖掘政府端场景需求向产业界开放,又整合产业端技术能力形成供给清单,促成供需的精准匹配。

不少企业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之前政府有关部门在走访调研时,就经常问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提出,最需要的是一个场景。”原本以为只是常规询问,没想到工作人员放在了心上。

2024年9月,成都常态化开展“进解优促”(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深入生产一线,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截至4月29日,走访服务企业超11万户。在企业的反馈中,“给场景”正是时下不少企业发展中面对的最迫切需求。

“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坚持用户思维、问题导向和‘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理念。”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向彬表示,中心在提升企业问题解决质效、需求服务质效和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质效上下功夫,以此推动共性问题转化为长效解决机制。

为此,成都从科技、经信、国资委等不同部门抽调骨干力量组建场景创新部,并建立起涵盖全市23个市级行业部门、16条重点产业链、15个市属国有企业、23个区(市)县的场景工作小组。由此,形成一套覆盖全市一百多人、跨部门的协作网络。

何博介绍,成都通过体系化全覆盖机制,一方面确保各行业部门全面挖掘政府侧场景需求并向产业界开放;另一方面,推动产业链牵头部门动态搜集并发布场景能力供给清单,同步激活产业侧场景供给能力,实现供需两侧协同发力。

自3月中旬以来,依托已形成的常态化场景供需对接机制,成都实现场景创新机会清单高频发布。截至目前,场景创新促进中心成立两个多月,已发布场景需求743条,261条场景能力供给。

做好资源“桥梁”,到位不越位

“在场景创新部的牵线搭桥下,我们与创新产品场景资源方更快建立起了联系,目前已与相关专家就产品真实环境下测试的技术问题展开研讨。”智元汇副总裁杨牧表示。

智元汇是在成都已扎根十五年的人工智能科技企业,一直致力于智慧交通领域的创新研发。企业目前研发的边端人工智能计算模块,可应用于轨道列车,实现列车子系统数据联通与智能决策。

然而,当企业在实验室完成测试后,却卡在了实际运营场景验证的关键一步。

“我们民企有敢想敢做的冲劲儿,但实际运营场景的国企考虑事情会更周全,双方需求很难自然对接。”在这一情况下,智元汇在场景创新部发布的消息中看到研发场景验证推进契机。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智元汇向场景创新部提出,希望相关运营场景方能提供运营列车用于设备安装与测试的想法。没想到,仅一周时间,在场景创新部的牵线下,对接研讨就实际开展了起来。

“我们渴望产品快速落地验证,场景创新部同样追求效率,但更懂国企运作逻辑。”在杨牧看来,场景创新部就像是桥梁,融合了国企资源优势与民企创新活力,让双方能在各自的赛道领域发挥优势,加速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在合作推进过程中,场景创新部也展现出独特的工作智慧:既不缺位,也不越位。“他们会更专注于沟通协调与进度把控,不会干涉我们的技术细节。”杨牧说。

在何博看来,搭场景是为刚萌发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提供首试首用的机会,帮助技术在真实场景中验证迭代。“什么事政府应该做,什么事应该交给企业和市场,二者的行为要区分开。”

在与场景创新部打交道的企业采访中,我们听到最多的反馈就是:踏实。“过往企业的技术创新在场景落地验证方面缺乏关注,如今有专人跟进、主动协调,让我们相信技术创新研发会有着落,心里也更有底了。”杨牧感慨地说。

为企业搭场景,也是为城市谋发展

推动场景创新,也蕴含着企业与城市共赢的深层智慧——为企业搭场景,也是在为城市谋发展。简言之,将城市化作场景创新实验室,用真实场景为技术迭代提供生长环境,也是在为人工智能、新产业等孕育提供可能,为未来产业发展铺路。

当前,全国范围内,部分城市或城区也在做类似的场景创新探索:如安徽合肥成立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并通过骆岗公园打造城市级超级场景实验室;深圳龙岗区打造“我帮企业搭场景”品牌,在大运中心、天安云谷等区域提供创新应用场地。

成都则是在高新区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天府新区科创生态岛、东部新区世博园和世运会等,构建起集中连片的新场景应用展示区域。

在场景创新催化下,机器狗在宽窄巷子可以预警人流,养老陪护机器人在养老社区实战验证、无人机“警员”缓解高速公路拥堵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用于城市治理和民生服务。

“下一步,成都场景创新工作将持续升级。”何博介绍,成都将搭建全市统一线上场景展示平台,助力民企便捷了解各场景信息。此外,通过制度性创新,推动项目业主按总投资一定比例嵌入新场景。“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将率先开展试点,为全市提供可复制推广经验。”

城市全力托举,创新者们敢想敢拼,正转化为民营经济的持续活力。根据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数据,2025年一季度,成都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分别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2024年0.4个百分点;其占全市GDP比重达51.2%,高于2024年0.9个百分点。

“我们不会因为企业小或事情小而不重视。一个科创企业,从成立到发展壮大,哪怕它存活率只有1%,我们如果能把它提升到1.5%,那工作也是有意义的。”何博说。

为支持企业成长,成都已完善一系列支持体系。如推动建设聚焦六大未来产业领域的孵化加速园,为产业发展提供承载空间;设立天使子基金,为企业发展提供资本支持。搭建起对接通道,创造更多投资机构与科技型企业合作机会。

从政策扶持到资源对接,从要素保障到场景开放,成都不只帮助企业实现从0到1的成长,更要通过全方位托举,帮助它们实现更好地跨越。

文/王誉瑾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读懂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uwfa.com/8234.html

(0)
读懂财经的头像读懂财经
上一篇 2025年5月21日 下午2:07
下一篇 2025年5月21日 下午2:09

相关推荐

  • 中美关税博弈下一步

    中美经贸关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双边经济关系之一,其任何变动都会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初上台以来,实施了对华的高额关税政策,而我国同步出台了有力的反制措施。2025年5月12日,中美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美方承诺取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并对24%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4月以来加征的一系列关税中仅保留剩余10…

    2025年5月22日
    1300
  • “不考虑DPI,GP可能连团队都养不活”

    近年来,中国一级市场的LP与GP关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退出难、DPI焦虑、政策导向的“耐心资本”要求,以及创业者对“大胆资本”的呼唤,构成了一个充满张力的矛盾体。 4月16日至19日,投中信息、投中网共同主办的第19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隆重召开。在主题为“当下LP的诉求变化与GP的适应性”的巅峰对话中,唐兴资本创始人、董事长宫蒲…

    2025年4月25日
    2500
  • 昔日常州首富,被留置

    红星美凯龙的创始人车建兴突然被查。 5月13日,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星美凯龙”)在港股平台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通知,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车建兴被云南省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措施。 公开资料显示,车建兴2000年开出第一家红星美凯龙,巅峰时曾在全国拥有超过300家门店,并一度成为常州首富。 然而事发时,车建兴已不再是红星美凯龙的实控人…

    2025年5月19日
    1300
  • 关税战急升,猪肉价会飞吗?

    2024年,中美贸易最大单一商品,不是芯片飞机,而是大豆。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共进口美国大豆超过2200万吨,金额高达120亿美元。 连日来,美国单方面发起关税战,对几乎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中国被迫进行反制。农产品是中美贸易的重要领域,而大豆更是重中之重。 我国是世界生猪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14亿国人一年能吃掉大约7亿头猪。世界上每诞生两头猪,大约就会有一…

    2025年4月17日
    4000
  • “如果收入缩水三分之二,我也会继续留在这个行业”

    “我觉得这个行业最大的魅力之一,就是你能够跟你最看好的企业成为长期的伙伴,并且一直走下去。如果连你最看好的企业都没有让你获得回报的话,那就算你换一个工作,判断力可能也是有问题的。” 在不断波动起伏的行业态势下,投资人的信心是如何变化的?和60后、70后相比,80、90后的投资人对于风险投资这份职业的看法有什么不一样?风险投资这个舶来品在中国有没有长出自己的职…

    2025年4月25日
    2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