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募完35亿的祥峰,又募了个5亿天使基金。
在募投双杀的这几年,若论机构募资的持续性和健康程度,祥峰算是个正面案例,而且每支基金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2022年,当中国GP扎堆奔赴新加坡找新钱新故事的时候,这家坡县最老牌GP反手募了5亿美元基金,要加仓中国市场。2024年,人民币募资接近冰点的年份,祥峰完成了超35亿元的人民币早期VC基金募集,算是业内年度规模最大之一。
最近,祥峰又完成了一支比早期更早的天使基金,规模超过5亿元。不过这不是“投早投小”的跟风之作——早在2020年,祥峰就募了首支天使基金,规模4亿元人民币。
对于机构而言,这是一种自然的策略延续。但放在行业中审视,这支基金又生出了更强的前沿性和时代性。
本期天使基金募资用时一年左右,LP阵容与首期差异不大,老LP复投比例很高,同时引入了新的产业投资方和地方政府引导基金。
名为天使基金,投资阶段势必更早,主要集中在天使和pre-A轮。投资方向与祥峰一贯关注的赛道高度重合——芯片半导体、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另有小范围的前沿拓展,比如量子计算、光计算等。
如今一级投资都在往两头走,“投早”几年前就是显学了,无可厚非。但业内投早的出发点,多是从回报稀薄的后期往前走走,博个更高的收益空间,或者从投局部发展成total capital。祥峰本就专注并擅长投早,现又往“更早”迈一步,路径也不是从主基金切出份额,而是用一支独立的基金。
老规矩,先说结论:
1. 在流动性不足的一级市场,A轮之前的“吸低”最有空间、最有市场,近期不断有VC把天使基金、孵化作为新工具和策略补充,在“投早投小”精耕细作;
2. 人民币LP正变得更加细化,对不同阶段基金的诉求和匹配分化显着,策略区隔是个大趋势;
3. 拉长周期来看,提前找准站位,找准状态,稳定输出,有时比跟着外界变化频繁做调整更加高效。这也是惯于“守正”的祥峰,这两年却频频出成绩的关键因素。
“守正”
这些年一级行业的变化迅猛,大家都在不断奋力适应、思考边界。这家新加坡老牌GP却罕见地少在策略、打法上做变化。自2015年摒弃单一LP策略开启独立募资,同时把投资主线稳扎在半导体、机器人赛道,守着经典VC的打法,中间多个主题轮动,也少见跟风或动作变形。
用合伙人夏志进的描述,祥峰“过去十年做的事差别不大”。在求新求变的一级市场,这种做派比较少见,看起来难免有点old school,某种程度是一种“守正”。
在上个月投中峰会的一场圆桌,有嘉宾抛出一个关于耐心的观点“赚到钱,自然就耐心了”。与耐心一样,“守正”同样是奢侈、有前提的,得有持续的正反馈,得耐得住寂寞,得知道这条路是正确的。
祥峰的投早,形式虽是独立的天使基金,仍是“守正”的体现——并非在边界、角色上做突破,而是在自身擅长并得到验证的板块,做得更深、更细。具体的表现是,天使基金和VC基金同一批人马,在团队、策略、方法上没有区分,更贴切的定位是多个抓手或工具。
参见2020年的首期天使基金,阶段性成绩不错。4亿元规模,投了二十多个项目,帐面浮盈已经达到约2.5倍。
几个代表项目值得一说,名气最大的是松灵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是李泽湘教授在松山湖机器人基地的孵化项目。2021年祥峰与红杉、五源在孵化轮之后的第一轮投进并连续加码。短短4年过去,松灵机器人已符合上市申报标准。
从几个项目不难看出祥峰天使基金的模式。具体来讲,基金是相对长线的5+5基金周期,瞄准企业的首轮或第二轮融资,追求10%以上的更高占股,ticket size几百万到两三千万不等。
这与主基金形成了鲜明的策略区隔。祥峰VC基金主投A、B轮及成长期,金额基本3000万起步,择优追加。
一个值得注意的是,两支基金的划分是pre-A轮。A轮通常被视作已有产品雏形的轮次,pre-A刚好卡在产品前夜,是高度“非共识”的节点,也是回报分化的节点。
这就不难理解单做一支天使基金的出发点了 —— LP适配定是重点考虑因素,这也是祥峰的一贯做法。祥峰中国2008年成立,2020年才募第一期人民币基金,“慢”的缘由就是相匹配的成熟LP数量不足,还需要等。天使与VC基金的LP在风险、回报、项目偏好、流动性上势必有差异,对直投、投早有更强的意愿,不同基金可以更好平衡诉求。
边界得以拓展,投早的优势就水到渠成了——覆盖更早的天使阶段,意味着更长的项目生命周期,更强的话语权,更合理的估值,更高的占股,以及更大的回报空间。
这是如今一级最活跃、最有施展空间的地带了。最新的投中4月VC/PE报告显示,A轮及更早轮次的融资数量已经占比高达61.8%。拿结果说话,A轮前后也是祥峰最出成绩的“舒适区”——地平线,祥峰在2016年A轮投资;宇树机器人,2020年Pre-A轮;芯驰,2019年pre-A轮。
一个巧合,就在几天前,一家已经两三年不做一级配置的市场化LP前来讨论,想重新考虑配置一级天使基金,理由是现在非热门赛道的项目估值普遍低,是个不错入手机会,天使基金是个“最性价比”的选择。
客观来讲,当下的天使基金也有一定的周期性优势。一是退出。根据行业反馈,相较于VC基金,LP对天使基金的“退”普遍没有过大压力,毕竟IPO行情是轮动的,更长周期的天使基金有充分的筹码拿时间换空间。
二是估值。当下投资主题有过于扎堆的现象,按业内说法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海量资金主要集中在具身智能和AI两个领域,估值、融资火热,其他赛道则相对冷淡。祥峰一以贯之,投资以半导体为主的硬科技早期,一定程度上规避高估值泡沫的处境。
把规则摆在前面
另有两点值得一提。
一是两支基金有策略协同,但在退出上各自独立。
为了快速解决部分退出难题,业内有机构使用关联基金接盘自家到期基金,来延长退出周期的现象,祥峰却谨慎规避了这一点。
在我们近期和祥峰合伙人夏志进的对话中,对方明确表态,出于LP利益和价格公允性的考量,天使和VC基金之间虽有一定协同,比如VC基金可以加注前者投资的项目,但不会“接盘”天使基金的项目,二者在退出上相对独立,分别以IPO、老股转让、S基金交易等方式各自退出。
把原则摆在前面,把难题前置,不轻易让自身陷入短期利益的模糊地带,这是职业投资人的专业态度,也算得一种长期主义的身体力行。
二是祥峰在天使基金的定位。
这几年“投早投小”盛行,不少机构尝试用新工具来解决问题,不止一家FA或VC正在尝试孵化。祥峰在首期天使基金提过“天使+孵化”的概念,本期思路更清晰了,有两点高度明确:一是不做角色移位,虽是天使投资,但祥峰的角色明确在财务投资人,专注项目研判,不肉身下场搞孵化;其次,天使基金不只“投人”,不会只因创始人背景或big name就盲目出手,而是要有成型想法的团队,拿锤子招找钉子。
回头来看,表面看着稳稳当当、不出奇招的祥峰,这几年不断在募、投上出成绩,频频踩在时代的“点”上。站位肯定是绕不开的前提,提前行业几年早早扎进硬科技,下功夫、不贪心。状态对了,大势一到,就水到渠成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读懂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uwfa.com/8106.html